Search

【公共社會學EP11】陳美華:女性閣員比例為何重要?

Youtube頻道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公共社會學EP11】陳美華:女性閣員比例為何重要?

Youtube頻道同步上映🔥https://youtu.be/E4xz6ASnvjw


蔡英文總統在今年520邁入第二任期,卻在新內閣人事上創下 #史上最低女性閣員比例 的紀錄。面對此一爭議,不少人以「#看能力不看性別」的論述,為只有2位女性的內閣辯護。今天的公共社會學(#趕快訂閱按讚我們的YouTube頻道和臉書粉絲頁),讓從事性別研究多年的美華老師,跟我們談談:「看能力不看性別」的論調有什麼問題?以及,為什麼保障女性參政比例是重要/必要的?


首先,美華老師指出,「看能力不看性別」的論述,預設了男性閣員都是因為他們的「能力」、而不是因為「性別」而出線,預設了現有閣員比例是「優勝劣汰」的結果,與我們社會中的性別文化、政治場域對女性的限制毫無關聯。這樣的預設和論述邏輯,本身就並非「看能力不看性別」,而是「看不見性別」、看不見社會結構。深植在「看能力不看性別」論述中的,是以男人作為主詞、預設男人的能力是不證自明的文化思維,這樣的文化讓女性必須提供比男性優秀許多的證明,才能讓他們成為「適任者」。


那麼,為什麼我們需要去保障女性參政的比例呢?我們都知道,在各式各樣的代議民主形式中(小至制定校規的校務會議,大至決定國家政策法規的立法院),不同利益群體的代表性非常重要,如果我們不保障原住民立委名額,我們如何確保身為少數族群的原民利益在政策法律中得到保障?如果我們不保障校務會議中的學生代表名額,如何確保學校事務與校規制定的決策過程能聽見學生的聲音?同樣的道理,一個長期呈現(異性戀)男性過度代表(overrepresented)的行政內閣,你認為會如何形塑我們的政治與社會生活、如何影響長期以來性別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呢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街頭巷尾,是一般人最常出入的地方,也構築了基本的社區。在這裡,我們看看台灣的日常生活社會如何運行。
View all posts